孙开华(1840--1893),字庚堂,慈利县柳林铺人。清末台湾守军将领,抗法英雄。
咸丰六年(1856),投效湘军水陆游击鲍超霆字营,镇压太平军,当卫士。
咸丰七年(1857),随鲍超攻打江西,战九江小池口,伤右臂。救援湖北黄梅,再被创。
咸丰九年(1859),太湖小池驿之战,夹击太平军有功,升守备。
同治元年(1862),由赣北入皖南,占宁国,迁副将。克句容、金坛,赐号“擢勇巴图鲁”。
同治三年(1864),增援江西,为前锋,连克金溪、南丰、新城、宁都、瑞金等城,晋升总兵。
同治五年(1866)二月,随部南下,在嘉应州(梅州)击灭太平军余部,升提督。同治五年(1866) 六月,任福建漳州镇总兵,北上镇压捻军起义。
同治十二年(1873),日本侵犯台湾,孙受命治理厦门海防,募勇组建捷胜军,赴台北苏澳,开山设营,诏署福建陆路提督。
光绪二年(1876),率部东渡,驻兵基隆,镇守台北,镇压纳纳社土著反叛,九日三捷。
光绪四年(1878),台北加礼宛社、巾老耶社土著反叛,孙率部仅用四日即剿灭叛乱,斩首二百数十级。
光绪五年(1879),率部渡海回厦门。同年秋,再次赴台湾,办理防务。
光绪九年(1883),因法军侵犯越南,清政府为加强海防,再次调孙到台湾,办理台北防务。
光绪十年(1894)六月,法军大举侵略台湾,侵占基隆。刘铭传知其干略,命其防守沪尾(今淡水港)。清军大获全胜,歼灭法军二千余人,法国自此不敢再犯台湾。孙因功高擢升为福建提督。
光绪十九年(1893),因战劳成疾,病殁于台湾住所,英年54岁。光绪帝痛失良将,作《祭提督文》,并封其长子孙道元袭职,续守台湾。
共0条评论 游客评价:0分